好多會友都問我同一個問題,究竟邊款避震好?如果你想上網搵評價,你會發現無乜 Review 會好深入話你知該款避震有咩壞處,一味只會講好處而已,來來去去都會話 "好舒服"、"唔凳"、"好企身" 等等,尤其係香港;在此我先講講我們有咩選擇先。改避震不外乎都係想改善車子的濾震和支撐能力,部份車主想改低車身,這有利於重心更低有利於攻彎,更可以改善外觀,總之改避震一定會搵到個原因俾自己花呢舊錢,在花呢舊錢前,請先問問自己你需要什麼。
市面上大致分兩種改裝避震,第一種是原裝規格的套裝避震,它們大多配合原裝彈弓使用,以加粗機芯和有較大壓力令支撐性提高,從而改善濾震和支撐能力,表表者有德國的 Bistelin B6 和日本的 KYB SR,某些套裝避震會付有專用彈弓,例如 Bistelin B8 - B16 系列和 KYB 的 Lowfer,可以把車身降低和有更強的回彈力道,它們的好處是改裝較為簡單,只需要把原有四支避震芯換走便可,塔頂和塵封等也可以用回原裝的,四輪定位的錢也可以省回,對於一般用家而言是很好的選擇,就算是激進型,配合高階避震例如 Bistelin B8 以上改硬彈弓改低車身已是準車道型設定。
另一種就是絞牙避震,它們一開始設計傾向於賽道,特色是可以調整高度和彈弓行程,以平衡車子四角因負重不同的影響,這點點設定對於賽道來說是千份一秒勝負的關鍵,人們所講調整高度實際是這樣用的;當然現在很多廠都瞄準車主的錢包,紛紛推出很多絞牙避震,標榜把賽道性能簡單地搬到閣下的車子上。如果放到市販車上,有兩個功能的確對車主有用,調整高度和軟硬。
回到主題,究竟 Spade 和 Porte 用咩避震好?那現在來了解它們的好處和壞處:
----- 固定式避震套裝 -----
好處:
1) 原初取向設計以行街為主,普通會較舒適
2) 價錢較為便宜,安裝也較簡單,意味人工會較低
3) 可以配合原裝彈弓使用,不會改變車身高度
4) 耐用度較高
5) 沒有驗車的問題
壞處:
1) 只有一種高度和硬度,沒調整能力 (KYB Lowfer 尾避震有屬例外)
----- 絞牙避震 -----
好處:
1) 可以調整高度,降低車子重心 (反之可昇高)
2) 部份高階型號可以調整避震芯回壓力度,即是軟硬,通常是有一旋扭在塔頂上
3) 一些高階型號是雙托設計,即是避震長度和彈弓行程分別可獨立調整,這可以在不影響彈弓行程影響舒適性下調整車身高度
4) 一般而言它們都比套裝避震更硬
壞處:
1) 絞牙避震價錢會較貴,例如 Blitz ZZR 係 KYB SR 的 3 倍價錢
2) 用在 Spade / Porte 上,以 Tanabe Comfort R 為例就算調到最高也比原裝低 25mm,Tein Flex Z 最高也比原裝低 20mm,不過這一點對於一心想 low 低的人而言沒影響
3) 安裝會較為複雜,而每人對車身高度和舒適度感受不同,開始之初出入車房三四次以調整高度和彈弓行程好平常,所以人工一般會比套裝避震貴一倍以上。
4) 以本人經驗而言,絞牙避震的耐用度的確會比套裝避震為低,尤其係高階那些型號...
睇到呢到,你會開點解絞牙避震咁多壞處既?其實頭 3 點所謂壞處,對某些人來說根本不是問題,尤其是第二點,至於對錢不成問題的人,第 1、3 和 4 也不是問題,而重點就係,你需要什麼?以下開始係我對 Spade / Porte 的個人意見。以我們架車的定位而言,她的馬力低不是什麼快車、車身高更不適合攻彎,特色的低地台設計如果再降低車身高度,很多路和停車場你會去唔到 (車子有包圍者更慘),在 NNP Porte 年代,我用過套裝避震 TRD Sportivo 配 TRD 彈弓、用過 TEIN Compact 單托絞牙、用過 RSR 和 Blitz 雙托,都幾清楚它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在此不論它們是否舒適,因每個人對比的感受不同 (我朋友之前開 Type R 都話原裝避震好舒服,但我坐佢車次次都想反胃 😛 ),所以現在開 NSP141 Porte,我選擇用 KYB SR 套裝避震,只提高支撐度,配合頂巴和前後防傾桿已可滿足晒所有需要,家人也十分滿意其舒適性,坐船感覺完全消失,得閒快走下又得,又不影響車身高度,把道路狀況影響到最低,起碼出入皇室堡和政府車場都無事 :-)。所以如果你沒有需要降低車身,基本上你不需要考慮絞牙避震,如果你堅持,請睇埋下一段。
如果你真係想 low 低架車改善外觀,降低一下車子重心,請選擇雙托、有軟硬調整的型號,尤其是雙托這一點非常重要。之前都講過,雙托可在不影響彈弓行程的情況下獨立調整高度,而彈弓行程直接影響行車舒適性,一些單托型號,例如 TEIN Street Basic 或 Tanabe Comfort R,要調整高度必須調整彈弓托,尤其係 Spade / Porte 本身已經好低,所以很多用家都把它調到去最高的 -25mm 就必須把彈弓壓到最小,沒乘客都仲可以,坐兩個人後面已跳到飛起,出入停車場更會提心跳膽,而單托一般都係低階型號彈弓 K 數都不高也加劇這一點。TEIN Flex Z、Blitz ZZR 和 Tanabe SUSTEC PRO ZT40 也是不錯的選擇,如果真係玩絞牙,就玩這些可全調整式的型號,不要買那些半桶水的產品。還有幾點要留意,裝了絞牙避震必須要去做一次甚至兩次四輪定位,因高度調整後前輪角度也會改變,必須做四輪定位糾正,第二點是當避震裝上一至兩星期後,車身慣性會把避震再壓得低一點,有可能需要回車房再進行高度調整;第三點好多人會忽略,請找地方保留拆下來的原裝避震,尤其是那些塔頂、塵蓋和膠圈,要還原時如果沒這些東西,那要再花二千多元購買的。
最合 Spade / Porte 安裝的 KYB SR 避震套裝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TEIN 絞牙避震套裝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 
上級的 RSR 絞牙避震套裝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